第九屆(丁酉)經典翹楚榜經典知識水平評核頒獎典禮
發刊辭
若以1919年的「五四運動」為標誌,中華傳統文化已經經歷了約一百年的斷層。然而,自1995年九位老人<建立幼年古典學校的緊急呼籲>始,經過約二十年的醞釀,已有漸甦之勢。近年間,習近平主席明確表示「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,是中華民族的魂。如果丟了這個根,丟了這個魂,我們中華民族就沒有根基。 」在中央政府領導,大力的推動下,國家方向、政策日漸明朗,「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、重民本、守誠信、崇正義、尚和合、求大同的時代價值,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」。國家三十年前,以舉國之力改革開放,發展經濟、科技等,成效舉世矚目。現在,似據孔子「先富後教」的原則,亦將以舉國之力,傳承傳統文化,復興之日,可拭目以待!推動傳統文化,非以復古,而是闡古佐今,學習古聖先賢的智慧,應用於當今多元化,充滿挑戰和機會的世界中。否極泰來,是禱!
本會於2004年成立以來,致力於弘揚,傳承,發展中西經典文化,藉以提高個人品德及學養;以臻社會祥和、淨化。起初,只是追隨南懷瑾老師(當時旅港),支持王財貴教授發起的「兒童讀經」活動;也盡力做了一系列的推廣工作,(詳見本會簡介於頁)。「經典翹楚榜」是這活動系列之一。
但在十多年來的過程中,我們不斷思考,探索文化、教育的本質和實踐之道。最近本會協辦於香港教育大學舉辦的「第七屆讀經教育國際論壇」,筆者亦趁此機會整理了一篇報告,對讀經、經典和教育的體會作了一點階段性的總結(附本刊)。簡而言之,經過十多年的實踐,多方面的觀察,我們覺得:
1. 「全民經典」:包括「兒童讀經」、「終身學經」、「以經行世」,在本質上有甚大的意義,是學習、傳承文化不可或缺的楔子。在未來一代,將這優秀傳統重新根植在現代教育體制中,將是民族文化復興的大工程。
2. 在適當環境下實施,「兒童讀經」絕對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,對孩子們的文化紮根,開發右腦,提升記憶能力、專注力、識字量、帶動整體學習能力和成績等,都有莫大裨益。這學習方法有歷史傳統的支持,有一定的理論基礎,也在現代的大量實踐中,看到有不同的效果。
3. 「兒童讀經」應該是必修的學習方法之一。現代社會對它遺忘已久,我們認為應該,也會繼續大力、積極推廣。
4. 但「兒童讀經」只是方法,它不是獨門秘方、萬應靈丹,更不是教育的本質和全部。用之得法,是非常有用、可行的學習方法;但用之不得其法,也可產生不少的毛病和後遺症(包括傲慢,煩躁、反叛、不會自理、言行不一致、人際關係偏離、通識不足,心理不平衡等)。得法與否,重點在活的人,不在死的書,包括「經典」。同一本書,同一個課程,不同的老師,可以教出截然不同的學生。
5. 文化、教育的本質,首先是教人「成人」,先求人格,後求卓越。成就人格,讓一個人學做身心靈健康,會自理,會助人,有符合道德的人際關係的「人」。因此,文化傳承,教育最重要因素是人,是「師」的素質。經師易得,人師難求。在教育過程中,如果有適當的「師」,經典誦讀,學習絕對有莫大的裨益,
6. 教育也必以灑掃應對、孝悌謹信等入門,然後追求允文允武、動靜皆宜的成就。以現代語言說,就是從生活中學習全然發展;文字經典的誦讀、學習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。
因此,我們數年前,便著手豐富「經典翹楚榜」活動,從起初的只為鼓勵各界人士(尤其兒童)誦讀經典,更包括徵文、書法(初以毛筆,後包括硬筆)等,以傳達一信息:我們鼓勵參加者除讀經外,要多元發展。日後,我們亦將考慮其他加入可行的單元。
本活動近數年的發展中,我們欣喜的看到參加「誦讀」評頭的人數遞增(今年已從去年的6000多人增加到7000人)。可是,同時參加誦讀,徵文、書法的同學們卻不多。另外,我們也觀察到有一趨勢:參加者(兒童)被動地刻意追求背誦的量,而感到壓力。這現象與我們的本意不符。我們原冀以這活動為鼓勵,而不願它成為另一個添加孩子們壓力的「考試」。因此,我們明年將全面檢討本活動的標準和方法,以符盡量鼓勵學習經典,以達全人發展的宗旨。
在參與傳統文化傳承、復興使命的過程中,我們感恩地有機會和很多前輩請益、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結緣,頗感吾道不孤。可是,亦恆感力微任重,還冀各方大德不吝賜教、支持是荷。
國際經典文化協會主席
溫金海教識
二零一七年五月二十七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