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1月12日,一尊9.5米高的青銅孔子像樹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,坐落於國家博物館北門廣場,與天安門城樓,隔長安大街相望。
這項措施,招來了不少議論。據說,網上統計,有七成網民對此不以為然。「儒家思想限制人的思維」;「孔子應該是歷史的罪人」;「儒家思想使中國人思想保守,堅持復古,不敢改革,害怕改革」等言論,比比皆是。
對此,我們不感驚訝。如是因,如是果。我們的民族,因複雜的歷史和政治因素,詆毁孔子、濫評儒家、非議「舊」文化,已近百年。因此,今天人民對孔子及傳統文化誤解、無知,自然不過。
凡事必有過程。實在,2004年,北京人民大學已率先在校園內樹立了孔子像。當時許嘉璐先生說:「一百年前,北京大學提出打倒孔家店,是當時的思想解放。一百年後的今天,我們在人民大學樹立孔子像,也是當代的思想解放。」
可以想像,一百年前,北京大學打倒孔家店時,反對的人應該不只七成吧!
別饒趣味的,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先生在2009年接受美國記者湯姆‧普雷特(Tom Plate)訪問時,被問及他治國的思維背景;他說:「我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長大。這使我成為不自覺的儒家思想者,潛移默化。儒家認為,如果所有人以為君子為目標,社會就得以良好的運作。君子是一種典範。」
這大概是「禮失而求諸野」的又一例證吧!
面對當今現象,我們對推廣傳統文化的工作,更感需要而逼切。我們相信,中國傳統文化雖經罡風暴風,斷層近百年,但因其根深幹茁,假以息養培植,必能再吐芳華,歷久不衰。原因是:其中天人合一、人性向善、內聖外王、大同世界等理想,是充滿智慧,符合自然和人性的「道」。易革卦彖傳:「順乎天而應乎人,革之時大矣哉!」
今年也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。 國父孫中山先生「天下為公」的抱負,尚未成功,還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及理想。重拾傳統文化精粹,詮釋及應用,承先啟後,闡古佐今,建設現代所稱的和諧社會,是當今有識之士的使命。
當然,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融冰三尺,非一日之功。孔子說:「譬如平地,雖覆一簣;進,吾往也。」孟子說:「自反而縮,雖千萬人,吾往矣。」盡心而為,深信功不唐捐;成功不必在我,成功必然有我,如此而已。
我們相信,傳統文化的逐步復興,是現今社會發展中「先富後教」的過程。歲寒,然後知松柏之後凋。我們也很高興的看到,愈來愈多的家長、老師、文教工作者,逐步認識,認同、支持,參與這艱巨而偉大的文化活動;故此,我們亦充滿希望。
本年第三屆「經典翹楚榜」評核活動,也有令人欣喜的發展:
參加人數,由首屆的1500人,到去年的2100人,穩步成長至2700人。
參加地點,也從香港、深圳兩地,發展到中山,天津,馬來西亞各地。
在香港,今年又有多家學校開始以校本課程學習〈弟子規〉、〈三字經〉、〈千字文〉等啓蒙經典。另外,亦有更多的社團(如香港婦聯等)積極參與開設校外經典學習班,利益群眾。在國內,經典學習更蔚然成風。
凡此種種,都給與我們甚大的鼓舞和信心。
荀子論學:「其數則始乎誦經,終乎讀禮;其義則始乎為士,終乎為聖人。」我們相信,誦讀是經典學習築基的不二法門。但經典之用,終在乎行;須經博學、審問、慎思、明辨、篤行的過程,內化人的修養,而表現在行為,方為究竟。
因此,我們本屆活動,除以往的背誦評核外,增加了一項「經典徵文比賽」,目的是鼓勵參加者從經典中得到啓發,而表達己見。我們日後仍會嘗試其他途徑,鼓勵經典活化的學習。
本屆活動,感謝香港大學漢語中心合辦,參與單位和應評者的支持,各位評核老師、工作人員和義工團隊的投入,贊助者的無私奉獻,謹致衷心謝忱。我們更誠冀各界不吝賜教指導,讓我們一同以「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」的精神,繼續發揚我國經典文化,淨化人心,肇體大同!
國際經典文化協會主席
溫金海敬識
二○一一年三月五日